
Entertenment in Kansai



讓我們認識一下日本關西地區的藝能文化。關西自古以來就是藝能文化發展相當興盛的地區。我想這與京都及奈良過去曾作為日本首都,城鎮的繁盛對發展藝能文化有密切相關。而隨著電視的普及,使得當時許多落語家及漫才師透過不止大阪地區甚至全國電視台的放映,博得全國觀眾的熱烈支持,甚至於勝過現在的偶像歌手以及藝人們。值得一提的是,漫才的使用語言為關西方言,絕妙的段子,時常獲得聽眾滿堂彩。
首先,先說落語,落語為江戶時代在東京誕生的說話藝術。是一種單人表演,表演者配合一種稱“囃子”,類似三味線的樂器伴奏,在舞台上一人分飾多角。表演內容多半為詮釋人生百態,有歡笑、有淚水。最關鍵的是最後的“梗”總是蘊藏“笑點”而結束。此點與漫才有異曲同工之妙。
漫才誕生 於大正時期的關西。在當時人們稱之為“漫談”。自吉本興業開始將漫談名稱改為“漫才”,“漫才”這種名稱便一直沿用至今。“漫才”是一種由二至三人一起表演的說話藝術。表演者運用巧妙的話術以及逗趣的話題,此外,藉由關西方言進行互動,特殊的節奏感呈現出別具特色的有趣藝術。而大阪擁有吉本興業以及松竹藝能兩大藝能公司,同時也經營著孕育漫才師的學校。現今,兩間公司加起來的藝人多達一千多人。




落語以及漫才至今仍深受年輕人至大眾的喜愛,而接著要為各位介紹的能樂可就沒這麼幸運了!除了大阪市內的專用舞台以外,能樂一年當中也只能在一小部份的寺廟的舞台中舉行數次公演罷了。能樂包含了兩種藝能,一種稱之為“能”另一種為“狂言”。兩者起源於奈良時代從中國傳來的“散樂”。爾後,
滑稽的表演搭配模仿、曲藝以及奇術等表演,透過在寺廟的流傳漸漸普及,逐漸成為今日我們所知的狂言。
而另一方面,有著莊嚴的舞蹈以及音樂的“雅樂”,從中國傳來日本,演變為在宮中貴族舉辦特別儀式時所上演的表演藝術。此正為“能”的起源。能劇及狂言的演員多半帶著面具,使用古語表演,能的內容對現代日本人來說也難以理解。然而現今倒是受到西歐觀光客的歡迎,在表演正式開始之前,有些能劇甚至會使用英語說明故事的簡介。